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较为常用的重要指标之一。科睿唯安公司发布的2024年9月ESI 数据显示,我校统计窗口内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28万余次,王磊教授所发表的论文他引超2万次,H因子71,其中3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为我校化学、材料、工程、环境生态学进入ESI全球前1%、1‰ 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磊教授长期从事绿色能源转化与存储材料相关领域研究,近年来带领团队聚焦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绿色能源技术关键材料与装置,课题组先后获批四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海水资源化利用、绿色氢能、新能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应用创新成果,为解决行业技术瓶颈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4年8月,王磊教授课题组已在国际综合类顶级期刊Nat. Commun.(4篇), 化学类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7篇)、Appl. Catal. B: Environ.(39篇)、Science China Chem.(12篇), 材料类顶级期刊 Adv. Mater. (8篇)、Adv. Energy Mater.(18篇)、Adv. Funct. Mater. (24篇)、 Small (21篇)、 Nano Energy (8篇)、Nano Res.(26篇)、Science China Mater.(9篇),工程类顶级期刊Chem. Eng. J. (50篇)、Fuel(15篇),环境类顶级期刊Energy & Environ. Sci.(4篇),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一区论文300余篇,其中含影响因子大于10.0的论文260余篇,扩大了我校在化学、材料、工程和环境领域等相关学科影响力。
为解决目前催化材料在电解过程中本征活性和稳定性差这一卡脖子难题,王磊教授团队在国际领域开展了创新性工作,其创新点和科学意义阐述如下:
1. 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电催化剂的无机微波固相合成,研发了系列稳定高效且可以宏量合成的催化剂,实现了能达到工业级的大电流要求的催化剂的宏量制备,解决了部分金属间热力学不相容的难题,推动了难相熔合金的发展。相关工作发表在Nat. Commun. 2021, 12, 4018;Angew. Int. Ed. Int. 2023, e202300406;Adv. Mater. 2023, 2311018;Adv. Energy Mater. 2023, 2303384。
图1 Ru-Mo2C@CNT催化剂的表征和性能图。
2. 基于腐蚀-配位工程及水热等湿化学策略,创新性的开发了数种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保及可规模化合成的普适性电催化剂制备技术,攻克了电催化剂规模化制备的难题,满足了电解水工业化的实际需求。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316319;Adv. Mater. 2023, 2307395;Adv. Funct. Mater. 2023, 2300625。
图2 Ru/NiMoO4-x材料的氢溢流反应理论计算图。
3. 建立了多组分高熵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均匀的高熵合金纳米材料并表现出优异的电解水性能,确认了高熵合金表面金属之间的电子结构的最佳平衡,拓展了高熵合金材料在醇氧化和氮还原方面的应用。相关工作发表在Nat. Commun. 2020, 11, 5437;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106715;Adv. Funct. Mater. 2020, 31, 2006939。
图3 Pt18Ni26Fe15Co14Cu27/C高熵合金催化剂的表征和性能图。